(甄志丙、小龙女剧照)

不过当她调息好状态之后便踏上了千里追凶之路,不过说是追凶,更准确的说,那像是在追随,因为她似乎并没有杀了甄志丙的意思。

那两个道人停下脚步在河边喝水的时候,小龙女也不快步上前了结他们的性命,而是在不远处停下以水为镜,梳妆打扮起来。

她哪来的闲情逸致?

她见甄赵二人喝完水再次赶路,这才骑上马,又追了上去,你根本无法理解这女子现在脑海里到底在想些什么。

而更离谱的还在后面,在重阳宫里,面对将死的甄志丙,她居然流下了意味不明的泪水。

二、不合时宜的泪水

重阳里,小龙女终于出手了,只是此时她要杀的却不是甄志丙,而是蒙古群雄以及赵志敬。

其实小龙女要杀赵志敬也不难理解,因为严格来说,赵志敬才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让她颜面尽失、清誉尽毁的人。

当初的英雄大会上,赵志敬当着在场群雄的面诽谤杨过与小龙女。

(甄志丙剧照)

说是:“杨过那晚与小龙女在花丛中练玉女心经,为赵甄二人撞见,杨过曾迫赵志敬立誓,不得向第五人说起,那知他今日竟在大庭广众之间大肆诬蔑,恼怒已极,喝道:‘你立过重誓,不能向第五人说的,怎么如此……如此……’赵志敬哈哈一笑,大声道:‘不错,我立誓不向第五人说,可是眼前有第六人、第七人。百人千人,就不是第五人了。你们行得苟且之事,我自然说得。’”

他这做法当真是无耻至极,哪怕小龙女和杨过是清白的,被他这么胡乱揣测一番,也完全解释不清了,世人哪能辨别赵志敬说的是真是假?

那赵志敬确实该死。

而小龙女却对甄志丙展现出了万般柔情,当那道人为自己挡下金轮法王的杀招之后,小龙女居然落泪了。

书中只道:“小龙女向他凝望片刻,见他道袍上鲜血淋漓,脸上全无血色,不由得万念俱灰,颤声道:‘过儿,我那日给欧阳锋点中穴道,动弹不得,清白为此人玷污,纵然伤愈,也不能跟你成婚了。但他……但他舍命救我,你也别再难为他。总之,是我命苦。’她心中光风霁月,但觉事无不可对人言,虽在数百人之前,仍将自己的悲苦照实说了出来。”

见甄志丙要死了,小龙女仿佛心碎了一般。

这并不是“坏人死了,我却没能亲手复仇”的心痛,而是纯粹的因为甄志丙要死了,她无法接受这事实一般。

(杨过、甄志丙剧照)

这事儿该如何理解?

她又该如何面对杨过?

尽管杨过在书中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波动,但以正常逻辑来看,换了任何其他男人,听到自己的女人受了如此大辱,都难免心碎欲绝吧?

不过你若是带入小龙女的角色,重新审视那“甄志丙事件”,或许就能理解她的想法了。

三、罪不至死的道人

小龙女被欧阳锋定身的那一晚,到底经历了什么?

从表面来看,无非就是甄志丙趁机轻薄了她,继而毁了她的贞洁。

不过即便是“轻薄”,也有程度轻重之分。

比如杨过遇上那些个貌美的女子,都不免要撩拨一番,他帮陆无双接骨,亲吻完颜萍的眼睛,其实都可以视为轻薄之举,但很明显,这些举动却算不上是毁了陆无双或完颜萍的清白。

而那晚甄志丙对小龙女做的事,也未必真如你想的那般。

其实咱们不妨看看金庸的措辞,说是:“这人相抱之时,初时极为胆怯,后来渐渐大胆放肆。小龙女惊骇无已,欲待张口而呼,苦于口舌难动,但觉那人以口相就,亲吻自己脸颊。”

说白了,金庸明确提到的描述,其实也就只有亲吻和拥抱而已,这些举动,杨过都对其他女子做过,莫不是杨过也该死?

至少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甄志丙还做了更过分的事。

你可能要说了,小龙女那手臂上消失不见的守宫砂又该如何解释?

(小龙女剧照)

其实金庸自己都已经给出了解释,就在原著第七回末尾的注解里,他就表明了态度,他直言“以守宫砂鉴别女子是否保有贞洁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,毫无科学依据”。

所以真相大白,甄志丙那晚对小龙女只是展现出了万般柔情,固然是轻薄之举,却也让小龙女第一次感受到了被一个人爱的感觉,即便那份爱意是错付了,她也无法真正意义上的痛恨那个人。

而甄志丙为了赎罪而做的事已经够多了,他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性命,小龙女如何能不心痛落泪呢。

儿时不理解,长大再重读此段,才发现金庸对书中角色的情绪描写当真是细腻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